三极管

物理学再次抢走诺贝尔化学奖三位科学家搓出的纳米二极管究竟有多硬核?

时间:2023-10-29 02:44:03 文章来源: 江南app平台下载

  今年却显得更为的偏门,颁给了物理学领域(虽然曾经也抢过,但大多还是被生命科学抢去了)。

  虽然诺贝尔奖委员会搬出了化学性质的经典定义:元素的性质取决于它拥有的电子数量。

  而且和昨天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阿秒物理学一样,都涉及到和电子相关的量子力学效应。

  1、色散:阳光不同成分折射率不同,遇到三棱镜等特殊构造的玻璃,会出现色散现象。

  2、反射/透射:材料吸收了一定颜色的光,表现出剩余光的颜色。例如叶绿体的绿色。

  3、激发:材料的电子吸收能量,然后释放能量,激发出光子。根据能量的来源,又可以分成电致发光、光致发光、声致发光等等。

  例如,LED灯是电致发光;日光灯则是光致发光。灯管内气体放电产生紫外线,然后激发管壁上的发光粉而发出白光;而螳螂虾一拳打出2万℃并发光,便是声致发光。

  很多发光材料,同时包含多种激发发光过程。但无论是哪一种发光形式,都涉及到电子吸收能量,轨道跃迁、轨道跌落,然后以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

  很明显,第1种和第2种都需要直接PASS,无论怎么对光进行色散/吸收/反射,分离的也是现成的光,而不能创造光。

  而三位科学家创造的量子点,正是这样一种材料,利用接近第3种的原理,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颜色。

  量子点本质上就是一种纳米级电子半导体材料,是通过电子与空穴复合来释放能量发光的。

  碳、硅、锗、锡、铅等IV族元素,最外层具有4个价电子,它们很容易形成稳定的共价键结构,所以不容易导电。但如果加入不同的杂质便可能改变它们的导电能力。

  拿硅来举例,如果向硅晶体加入硼杂质,那么当硼与硅形成共价键后,便会少一个电子,从而出现“空穴”。这样的半导体很容易获得电子,因此被称为P型半导体(P为Positive缩写,为正极)。

  相反,如果向硅晶体加入磷杂质,那么磷最外层的5个电子与硅形成共价键后,就会多出一颗电子,从而容易失去电子,因此被成为N型半导体(N为Negative缩写,为负极)。

  如果把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结合在一起(简称PN结),那么电子就会从N向P扩散。

  如果通上相同方向的电源,那么就会形成电流。如果通电方向相反,则不会导电。

  这个过程,虽然从原子层面来说,电子已经从一个原子跑到了另外一个原子上,然而不同的电子性质是一样,一个电子获得能量离开空穴时,相当于一个跃迁过程。而进入另外一个空穴,本质上相当于跌落轨道的过程,因此多余的能量会以光子的形式得到释放。

  而量子点发光的时候,本质上是创造了纳米级的“PN结”,来达到电子-空穴复合发光的过程。

  电致发光的量子点,则依赖电子-空穴对的传输和注入(更接近于纳米级的LED灯)。

  对比昨天的物理学诺贝尔奖,我们大家可以发现,量子点和阿秒物理学相似之处还真是不少。都是从宏观到微观,最终达到电子层面。

  既然“电子-空穴对”导致的发光,和原子发光都是相似的量子效应,这就决定了它存在一个尺度上限。

  1980年,阿列克谢·伊基莫夫(获奖第三位),成功在有色玻璃中创造出了,能通过量子效应影响玻璃颜色的氯化铜纳米颗粒[1]。

  1983年[2],路易斯·E·布鲁斯(获奖第二位)则首次证明了,量子点的量子效应是存在尺度上限的,而且,激发出来的光波长,随着量子点尺度大小的变化而变化,这背后的原理涉及到量子限域效应(当粒子的尺寸达到纳米量级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连续态分裂成分立能级)。

  一般来说,量子点往往2~20nm大小,拥有1~100个电子-空穴对,最多拥有数千个原子。

  1993年,蒙吉·G·巴文迪(获奖的第一位)则是通过改进化学生产方法,制作出了几近完美的量子点[3]。

  虽然合成用了化学方法,但21世纪之后,还发展出了其它非化学的合成方法。虽然量子点的发现,最开始是胶状溶液中,但后来与传统化学越来越远。

  简单来说,就是把能形成硒化镉(或硫化镉、碲化镉)的物质(硫、硒、碲的三正辛基氧膦溶液+二甲基镉)注射进入200~300℃的热溶剂中,生成硒化镉(或硫化镉、碲化镉)。

  这个时候,再次加热,晶体就会持续增长,而且加热时间越长晶体就越大。因为量子限域效应,不同大小的晶体,可以产生不一样的颜色的光。

  量子点一般由IV、II-VI,IV-VI、III-V等元素组成,例如硅、锗、硫化镉、硒化镉、碲化镉、硒化锌、硫化铅、硒化铅、磷化铟、砷化铟等等,大体上还是半导体材料。

  巧合的是,半导体产业中的PN结制造方法,也有晶体生长技术。能够准确的看出量子点与半导体二极管的确很有相类似的地方,很像一个纳米二极管。通过量子点来制造芯片,实际上也是量子芯片的一个发展趋势之一。

  随着工艺越来越复杂,量子点可涉及到电致发光、光致发光、声致发光等多种发光方法。

  1997年开始,质量慢慢的升高的量子点开始作为生物探针来使用,例如生物荧光标记可直接用于活体细胞。不仅在21世纪,助力分子、细胞生物学迅猛发展,还掀起了量子点研究热潮。

  量子点具有自由可控、稳定性高、兼具宽窄发射谱、较大斯托克斯位移、生物相容性好、寿命长等各种优点。时至今日,已经大范围的应用于很多材料领域,尤其是量子点显示技术(QLED)在电视和电脑色彩显示上的飞速发展。

  总的来说,无论在生命科学研究、光学(显示/色彩)运用,还是在未来芯片研发领域,量子点都具有广阔的前景。

江南app平台下载
江南娱乐在线登录平台
江南娱乐注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