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墨西哥州一个古老湖泊上的脚印可能比考古学家认为的人类到达美洲的时间早5000年。
像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Frontier这样的百亿亿次计算机正在为许多科学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图片来自: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12月14日,《科学》杂志公布了编辑团队评选的2023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这中间还包括获得科学突破冠军奖的GLP-1减肥药和9项科学突破入围奖。
肥胖既是一场个人的战斗,也是一场公共健康危机。在美国,大约70%的成年人受超重的影响,而在欧洲,这一个数字超过了一半。当身体质量指数为30或以上时就被定义为肥胖,肥胖可能是2型糖尿病、心脏病、关节炎、脂肪肝和某些癌症的诱因。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人们一直以来未能找到安全有效的减肥药物。但现在,一类新的疗法带给人们很大希望,有望降低肥胖和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病率。
这些药物模仿了一种名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肠道促胰素,它们正在以令人兴奋的方式重塑医学、流行文化,甚至全球股市。这些GLP-1受体激动剂最初是为糖尿病开发的,可显著减轻体重,副作用大多可控。今年,临床试验发现,它们还能减轻心力衰竭的症状以及降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这是迄今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这些药物除了减肥之外还有别的重要的好处。
如果世界上的海洋有一颗心脏,那它一定在南大洋。在南极洲海岸附近,含盐的表层水直接沉入海底。下沉的水从大气中吸收热量、氧气和二氧化碳,并将它们隔离在深渊中。在那里,水慢慢向北扩散。它是全球翻转环流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这种大规模的环流连接着世界所有的海洋,帮助它们捕获1/3的人类年碳排放量。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当它激增或减速时,这个碳泵会影响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
今年,几项研究表明,该碳泵处于极度危险的状态。第一个令人不安的迹象出现在几年前,自主漫游到4000米深处的深海Argo机器人发现,南极底层的海水正在变暖、体积正在缩小,这两个迹象均表明洋流正在放缓,使得上层的温暖海水得以侵入。
更直接的证据来自今年3月发表于《通讯-地球与环境》的一项研究,美国研究人员将该地区历史船只测量的记录输入到一个气候模型中,后者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流已经放缓了20%。5月,由澳大利亚科学家领导的一项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的研究表明,从1992年到2017年,深海水流减缓了近30%。
目前还不太确定为何会出现这样一种减速、人类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这种减速以及它将怎么样影响气候。南极冰盖融化带来的淡水增加可能是一个根本原因,而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冰川融化以及碳泵减速肯定会加剧。
1859年,第一口油井的挖掘开启了美国的石油热,并改变了世界。今年,世界兴起了另一场能源热潮,这次是基于地球内部自然产生的氢。与石油不同,天然氢气对气候而言是一种“滋补品”,而非“毒素”。
2012年,在西非国家马里的一个城镇,工程师拆除了一个被水泥封死的井眼——1987年,一个烟头在井中引发爆炸。它喷出的气体98%是氢气。人们利用井内的氢气发电,为村庄提供了第一次电力,而这样的一个过程只产生了水这个“废弃物”。奇怪的是,经过10年的开采,井内的气体压力并没有减少,表明有深层资源在补充氢气。
受这一发现的启发,勘探者在除南极洲外的每个大陆都发现了大量氢气沉积的迹象。今年9月,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在美国雪佛龙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的支持下成立了一个研究联盟,美国能源高级研究计划署则启动了一项2000万美元的天然氢气研发计划。
USGS的一项未发表研究表明,地球上可能蕴藏着1万亿吨氢气,足以满足未来数千年对燃料和肥料日渐增长的需求。
现代计算机自出现以来,就一直被用于预测天气。尽管数值天气预报慢慢的变复杂——现在依然能提前几周作出可靠的预测,但其使用的方法与从前一样:使用大量算力求解控制大气的流体动力学方程。
2023年,AI已经开始改变这样的情况。包括谷歌、华为和英伟达在内的科技公司已训练了人工智能模型,使其提前10天预测天气,其准确性可与传统模型媲美,甚至超过传统模型,而且运算负担要小得多。
这些“深度学习”模型不是求解方程,而是根据对过去40年天气数据的训练获得的模式预测不久的将来,这些天气数据则是世界顶级天气预报机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数值模型的观测结果。
经过训练,这些模型可以于1分钟内在台式电脑上作出预测,而无须在超级计算机上运行2小时。
研究人员预计,当人工智能天气预报员开始从传感器收集的直接天气数据中学习,而不仅是通过现有模型数据来进行学习时,该技术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今年,利用疫苗对抗疟疾的努力有两个振奋人心的进展。对世界上第一种疟疾疫苗Mosquirix的大规模评估显示,它明显降低了幼儿的死亡率,而幼儿是受疟疾危害最重的群体,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每年就有近47万名幼儿死亡。今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还批准了第二种疟疾疫苗R21/MatrixM。它与Mosquirix的设计相似,但成本更低、产量更大,应该有助于填补疟疾疫苗供需之间的巨大缺口,有可能每年防止数万名儿童死亡。
2019年,一项关于Mosquirix的多年试点研究开启,加纳、肯尼亚和马拉维的近200万名婴幼儿接种了该疫苗。初步结果为,这种疫苗将严重疟疾的发病率降低了22%。在接种疫苗的地区,接种疫苗年龄范围内的儿童死亡率(除意外事故外)比未接种疫苗地区低13%,表明即使这种疫苗不完美,也能挽救生命。但是从现在到2025年,生产这种疫苗的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只能生产1800万剂疫苗,仅能为450万名儿童接种,而在疟疾流行地区,每年约出生4000万名儿童。
R21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填补这一空白。该疫苗由英国牛津大学开发,授权给大型疫苗生产商印度血清研究所使用。该公司表示,它每年可生产1亿剂疫苗,每剂价格在2美元到4美元之间,不到Mosquirix的一半。R21三期试验数据于今年9月公布,涉及4个国家的4800名儿童。根据结果得出,在接种的前18个月,该疫苗至少与Mosquirix一样有效,甚至有可能更有效。WHO表示,到2024年中期,R21有望广泛使用。
今年1月,美国监督管理的机构批准了第一种药物,可以明显减缓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速度,第二种相关的治疗方法紧随其后。这两种方法都无法治愈阿尔茨海默病,而且有严重风险,但依然为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新希望。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有一种名为β淀粉样蛋白的缠结蛋白质团,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争论去除它们是否对患者起到一定的帮助。在一项为期18个月的关键试验中,与安慰剂相比,一种名为lecanemab的抗淀粉样蛋白单克隆抗体,将患者认知能力的丧失减缓了27%。这足以说服美国和日本的监督管理的机构批准它。另一种同样针对淀粉样蛋白的名为donanemab的抗体治疗方法与安慰剂相比,在略有不同的患者群体中,使患者认知能力下降速度减缓了35%。美国随时有可能批准这种疗法。这两种疗法都是由静脉注射的。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治疗会产生脑肿胀和脑出血的风险,在极少数情况下,这是致命的。携带易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基因变异APOE4的人尤其有可能会出现这种副作用。服用药物预防或溶解血栓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能面临更高的风险。
当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权衡抗淀粉样蛋白药物的益处和风险时,他们渴望获得更多数据。一个问题是,认知能力减退的适度减缓是否会随治疗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另一个问题是,如果这些治疗尽早给到高风险人群,能否延缓症状的出现。
美洲人的故事可能开启了新的一章。在主流观点中,美洲的第一批移民来自亚洲,途经曾经连接白令海峡的陆地,在大约1.6万年前沿太平洋海岸南下。今年,研究人员更接近于证实了一个说法,后者将这个日期往前推了至少5000年。
此前,一些遗迹暗示,人们开始这段旅程的时间可能比普遍看法更早。但没人可提供明确的人类活动证据,因此大多数考古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
2021年,美国新墨西哥州白沙国家公园的研究人员发现,早在2.3万年前至2.1万年前,人类就在一个古老湖泊的泥泞岸边留下了确切的足迹。研究人员使用放射性碳测年方法对发现于足迹周围地层中的一种水生植物种子进行了测定,得到了这一时间的数据。但这些种子可能从溶解于湖水中的沉积物中吸收了更古老的碳元素,进而影响了测定年代的准确性。因此,研究人员利用陆地植物的花粉与嵌在足迹之间和下方的沉积物中的石英颗粒重新确定足迹的年代。今年10月,他们报告说,新的测定时间与最初的测定结果吻合。
如果这一段时间是正确的,那么这些脚印是在上一个冰河时代的顶峰时期留下的,当时冰盖覆盖了加拿大,表明人类一定是在这些冰盖形成之前进入美洲的。
今年,天体物理学家发现了一种微弱的、被人们寻找已久的宇宙轰鸣声。这是宇宙中的超大质量黑洞相互摩擦产生的引力波。这一观测结果是迄今对它们存在的最有力支持,也是一种利用遥远恒星信号探测引力波方法的有力证明。
超大质量黑洞位于星系的中心,其质量是太阳的数百万倍或数十亿倍。当星系合并时,它们中心的黑洞最终可能会被引力锁定在一个不断收缩的轨道上。在这一被称为“死亡螺旋”的最初阶段,地面的仪器无法探测到相关信号,但当黑洞彼此接近到几光年以内时,它们的相互运动会释放引力波。
这些引力波无法被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探测到,LIGO在2015年首次探测到两个恒星大小的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为了感知这些毫秒级的波,LIGO测量了激光束沿着4千米长的真空管传播的距离。但捕获超大质量黑洞产生的波需要测量更长的距离。
因此,天文学家转向脉冲星,这是一种燃尽的恒星,每秒旋转数百次,同时喷射出携带无线电波的粒子射流。当灯塔般的波掠过地球时,射电望远镜会记录下像原子钟一样规律的脉冲。过去20年间,天文学家定期监测几十颗最具节律性的脉冲星,以寻找脉冲节律的微小变化。经过的引力波会压缩或拉伸脉冲星和地球之间的空间,细微地改变脉冲到达地球的时间。
今年6月,全球5个团队联合宣布,经过15年的观测,他们已将数据中的噪声降到了足够低的水平,剩下的数据反映的是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合并所引起的轰鸣声。
几十年来,研究生和博士后一直抱怨工资低和工作条件差。在过去的一年里,当职业早期科学家联合起来要求改变现状时,他们的沮丧情绪成为了焦点。
去年冬天,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的4.8万人发起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学术罢工,为研究生和博士后争取到了大幅加薪。今年5月,加拿大数千名学术工作者举行了为期一天的大规模抗议活动,要求增加对研究生和博士后的资助。在德国,职业早期研究人员为改变博士后合同而抗争。
职业早期科研人员以完全离开学术界的方式向大学施加压力,慢慢的变多的人在毕业后进入收入更高的行业工作。
许多教职员和大学管理者认为有必要进行改革,但是应对预算压力也很有挑战性。资助机构是否会增加资助以支付职业早期科研人员的薪水还有待观察。同时,一些大学已经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教师平复不断上涨的人事成本。
经过10多年的酝酿,百亿亿次计算科学的时代终于在今年到来了。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Frontier成为首台向科学用户开放的百亿亿次计算机,它能够以每秒百亿亿(1018)次的运算速度应对从气候到材料等各领域的挑战。
百亿亿次计算的威力已经显现。美国密歇根大学材料科学家使用Frontier将两个理论框架合并在一起,以近乎完美的精度预测材料中多达60万个电子的运动,而以前的计算只能处理大约1000个电子。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和桑迪亚国家实验室使用Frontier提高了美国能源部主要全球气候模型的分辨率,有望大幅度提高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预测精度。
百亿亿次的计算探索才起步。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百亿亿次计算机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准备向用户开放。明年,新的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将在美国和德国启用,法国和日本的其他超级计算机也将紧随其后,它们将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打开科学之门。(文乐乐)
万兆元年,谁来领航?是更智慧AI,是更领先的Advance,是刷新极限的速度,还是升级多维的体验?中国移动5G-A商用发布会,重新定义数智新时代,邀您共同见证!3月28日15:00-16:00
作为中国大科学装置之一,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是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市共建的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的核心装置。
2022年8月15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工作组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将国际永久编号为19235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王大中星”。围绕大学的根本任务是育才造士这一核心要义,王大中归纳并紧抓建设一流大学的三大要素:大师、大楼和大学精神。
坎潘特强调,最新观测表明,精确的星震学技术可用于探测表面温度低至4200℃(比太阳表面低约1000℃)的矮星,为天体物理观测开辟了一个新领域。这一最新根据结果得出,星震学技术有望详细表征这些恒星及其宜居行星的细节,而精确确定附近冷矮星的年龄对于阐释系外行星上发现的生物特征可能至关重要。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3月27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是极地考察40周年,自然资源部将开展一系列活动纪念这一重要时间节点。7月北极黄河站建站20周年时,在黄河站举办招待会、研讨会等相关活动,中国第四十一次南极考察期间将在长城站、中山站举行招待会、研讨会等相关活动,“雪龙”号、“雪龙2”号船停靠外港时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27日批准18处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这中间还包括中国的6个地质公园,分别是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临夏世界地质公园、龙岩世界地质公园、武功山世界地质公园、兴义世界地质公园。
据介绍,除了服务于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后续鹊桥二号中继星还可为国内外月球探测提供中继通信支持。
涂白防虫、修剪树枝、引水灌溉……每当春天到来,在祖国西北边陲新疆托里县老风口,生态造林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在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宝山乡巨宏村,村民苑忠国正在准备春耕,多年来通过参与县里的培训,春耕物资的采购对他来说已是轻车熟路。
在开展调查监测,评估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状况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建立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制度、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制度、建立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动态发布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等具体措施。
一群“麦哲伦”式的实验物理学家正在高能物理的版图上开疆拓土。而玻色子的发现,正在指向新的“盛宴”。
作为古生物学家,徐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同时也是云南大学教授,主要是做中生代陆相脊椎动物化石及地层学研究。
近期,12P/Pons-Brooks彗星(以下简称12P彗星)成为全世界瞩目的对象,我国不少天文爱好者成功观测并拍摄到这位“天外来客”。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白准确地提出到202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基本建立,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形成。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阶段,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是否会对春耕、农作物造成影响?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南开大学饶子和院士团队与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张璐研究员团队合作,首次揭示了抗结核新靶标Rv3806c的冷冻电镜三维结构。
25日,中国海油公布消息,我国在渤海超5000米的地层钻探发现一口高产油气井,测试日产油气当量近1400立方米,创造了我国海上深层油气探井日产最高纪录。
“绝对安全”的通信是千百年来人类的梦想之一,从摩斯电码到电报、传真,从移动电话到网络通信,通信技术的发展同时带来了各类安全风险隐患,与通信安全相关的技术一直是科技界、产业界的重点攻关方向。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研制的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CAFE2)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14.8粒子微安流强、224兆电子伏能量的束流在靶稳定运行,创造了国际同类装置运行束流参数的最高流强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