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在观网陪你看中国的谷智轩。上周,奢侈品牌迪奥的一张宣传照冲上热搜——女模特凶神恶煞的妆容,配上眯眯眼、雀斑等刻板印象,“阴间值”爆表,网友直呼“地府艺术”。我这个人呢,天生缺乏艺术细菌,每每看到超出认知范畴的“艺术”,总是自嘲造诣不够,但这张照片属实给我看“yue”了。西方时尚界日常作妖,把兜售东方女性的刻板印象,当作商业化套路,满足“老白男”的猎奇幻想,之前国内多次出现了风波。但这次的反响如此强烈,在于拍片的是个中国人,号称国内时尚圈“拍摄一姐”、“新乡时报”眼中的“中国视觉改革先锋”——陈漫。网上也有不少人为她洗地,用下巴指责网友们“不懂艺术”。其实这些表象背后,是长期垄断时尚话语权的西方,对东方与中国的审美“霸凌”,带着刺鼻的东方主义腐臭味。一些人要么跪得太久,要么恰饭真香,有意无意地自我矮化,助长对同胞的歧视与偏见。《中国妇女报》评论,以洋为美、唯洋是从要不得!好在慢慢的变多的中国人,已经不吃这一套了。本期《消化一下》就来聊聊,东方主义如何“PUA”了国际主流审美;中国人还要无脑迎合西方的“审丑”到什么时候?
首先给不熟悉情况的小伙伴补补课。这张艺术照名为《骄傲与矜持》,出现在上海的《迪奥与艺术》展览,本意是宣传手提包。讽刺的是,大家都去关注照片反映的畸形审美、“库布里克式”恶人视角等元素,反倒没人在意包了,这植入这么失败,甲方应该喊什么?欢迎把“退钱”打在公屏上。微博上,什么“清朝僵尸”、“接地府”,隔着屏幕都可以感觉到网友的怨念,更有“列文虎克”扒出照片里夹带的中国元素。我们办公室的同事看到后,第一反应是“性转版”傅满洲,完美继承西方丑化亚裔的套路。但一定要说是“辱华”,我觉得证据还不充分。一手消息是,迪奥撤下了照片,但没有公开回应,还偷偷求大V删帖。之前捅过“问题地图”的篓子,迪奥还不长记性,再次得罪中国主流民意,被挂只能说是自作自受。
当然,揽活的乙方也脱不了干系。实际拍摄者陈漫——80后北京土著,“大栅栏儿旁边长大的”,中央美术学院毕业,拍过半个中国娱乐圈。美国主流媒体CNN,把她称作“中国版安妮·莱博维茨”。我有段时间喜欢看男性时尚杂志,不少女明星的时尚大片,都是出自陈漫之手。陈漫不但给明星拍封面,自己也上过封面,人称“最美摄影师”。本次引发争议的照片拍于2012年,正是她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之时。而陈漫同期作品,不少都在迎合西方刻板印象,塑造他们想象中的“东方女性”,比如这种。注意到共性了吗?如果还不明显,我们再看陈漫操刀的国内明星,甚至,画风却是这样的。同是中国女性形象,简直是《我的世界》到“少女卷轴”的区别。陈漫显然熟悉国内大众审美,又“双标”地拍一堆让人“洗眼睛”的照片。啥意思?其实这姐们早就承认了,看人下菜碟,还亲口说“创作无底线”,“客户怎么要求我就怎么拍”。于是乎,“老白男”评委们亢奋了,摄影师的dollar到账了,我们节目又有选题了,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所以我的态度是,对陈漫,完全应该批评她沽名钓誉、自我矮化,迎合西方对中国、乃至亚洲女性的偏见,别找什么“艺术”当借口;对迪奥搞小动作,我们该用行动说话,在中国既吃饭又砸锅,是要付出代价的。
但最治本的反击,还是提高中国时尚界的影响力。因为今天的“辱华”、明天恶毒“丑化亚裔”,背后共享着底层逻辑:西方垄断国际时尚界、艺术界的话语权,尤其是“审美”的独家解释权。整个圈子紧密团结在西方主流价值观之下,深谙“启发、引导、传教”的PUA套路。而国内时尚界这块“自圈地”,论话语权和号召力都不够能打。对陈漫们来说,想“上船”只有靠舔人家的靴子,向西方“审美”指挥棒靠拢。所以,台上站着陈漫,幕后蹲着迪奥,台下的观众则是整个西方社会。他们基于种族优越心理,自我想象、构建出对东方文化的刻板印象,并通过文化挪用,反过来向东方社会输出、传播这种印象。
文化挪用,英语原文叫cultural appropriation,指一种强势文化基于刻板印象,出于歧视、恶意解读等动机,对弱势文化的抄袭和误用。整一个完整的过程未经弱势文化的同意,也就不存在理解与尊重。因为强势的一方,只在乎构建的“他者”是不是满足心意,而不在乎与现实相差多远。比如找一个白人女性穿旗袍、用筷子,蹩脚地植入“东方元素”,就算“合格亚裔”。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好莱坞的白人演员把脸涂黄,来饰演亚裔角色,创造了充满歧视的“yellow face”一词。美国缺少亚裔当演员吗?显然不缺,但当时的美国社会,却容不得他们在影片中扮演自己。
其实文化挪用,可以归入萨义德批判的“东方主义”范畴内。简单来说,就是西方在研究东方时,变得极端“二极管”,把先进、理性的帽子扣到自己头上,落后、愚昧则甩给想象中的东方。这是一系列刻板印象的出发点,历史来源颇深。往远了说,可以扯到“上帝之鞭”、匈奴阿提拉大举入侵欧洲,拳打东罗马,脚踢西欧蛮夷。来自东方的游牧民族,给西方的祖宗们留下了严重的PTSD。直到近200年来,欧洲列强通过工业革命与殖民,逐渐对全世界建立起物质和心理优势。他们对东方的幻想中,少了恐惧,多了带有种族优越的歧视,同时保留了一丝对未知远方、异域风情的沉迷。具体来说,在“黄祸论”的基础上,西方眼里的东方男性,要么是愚昧、懦弱,要么是阴险、邪恶如“傅满洲”,最终将被打败的反派;东方女性,则是妩媚、柔弱的“蝴蝶夫人”,渴望白人男性的拯救。
东方主义还有一种延伸,叫做“自我东方主义”。文化弱势的一方,因为种种原因,也会参与刻板印象的建构。为了获得强势方的认可、获得利益,他们根据对方的印象来塑造自己,接受了“思想殖民”。我们在讲不丹那期节目的时候,提到过西方如何阴差阳错,发明出“香格里拉”这个带有东方神秘色彩的旅游IP。而中国偏偏有个县主动改名,接受了这种西方植入来蹭流量。这次的陈漫事件,也是“自我东方主义”的典型代表。那么,该如何破除这种“东方主义”迷思,让类似的事情不再重演呢?
东方主义归根结底,有两个来源。首先,它需要一个“他者”,来定义“自我”的内在需求。有的人需要踩别人,来体现自己的“优越性”;有的人需要捧别人,来与不喜欢的那个自己切割。你越是对“自我”不满,就越需要塑造一个“他者”,来获得满足感。所以,打破东方主义,关键不在“他者”,而是“自我”,是“自信”。如果我们自信自己的文化,自然就不需要从“他者”身上,来寻找“自我”。
如今,中国慢慢的变成了当之无愧的大国,有了更多表达“自我”的能力和机会。但是,表达“自我”的前提,是要对“自我”有个正确的认识。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在长期演进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世界、社会与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几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一副摄影作品,表达的是不是中华文化,不在于人物穿了什么衣服,戴了什么头饰,涂了什么妆容,而在于它反映出的,是不是中国人的精神。请问陈漫那些号称有“中国元素”的作品,有几张能体现中国人的精神与风骨,有几张能让人感觉,她拍的是个中国人?
其次,东方主义来源于一种文化霸权,它的背后,其实是权力和秩序之争。我的权力大,我就可以定义你,你只能接受,甚至为迎合我的口味,要活成我认为的样子。西方国家在文化市场中,拥有与市场不成比例的话语权。举个例子,过去国内没有电影市场,拍电影主要挣的是dollar,那肯定要拍出西方观众爱看的电影,满足他们的猎奇心,再加点现代性的反思,让人家怀念下过去的“美好时光”——深度,就有了。现在,中国已经成了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可西方占了先发优势,带偏了许多人的口味,定下了各种规则,把“西方的”变成了“普世的”,所以拍电影,还是要先满足西方人的口味,才能有更多受众,拿各种“国际”大奖。摄影也是一个道理,甚至因为圈子比电影更小,导致西方口味占的份量更重,“国际认可”几乎就等同于“西方认可”。我们国内市场,还特别吃这一套,奉“西方认可”为圭臬,让那些迎合西方口味的“圈内顶流”,国内国外赢两次。这哪里是中华文化的国际化?根本就是中华文化的“西方化”,是一种文化上的反向入侵。
打破东方主义,起决定性作用的,其实是市场,更具体地说,是市场中的每一个普通中国人。我们不但要拒绝西方洗脑,坚持自己的品味和标准,更要在国际舞台上表达“自我”,让艺术家与资本知道中国公众的“口味”,对不符合我们“口味”的作品,坚决说“不”。不论你是什么国籍,什么大牌,如果你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滥用我们的文化元素去哗众取宠,那请不要在这里吃饭砸锅,咱们不可以忍。至于你拍什么照,是你的自由,我们不买帐,也是我们的自由。某些西方大牌,或者屈从于他们的中国“大咖”,时不时就要搞一些小动作,因为人家觉得这事儿没什么大不了的,还觉得我们骂他们,是低情商,是玻璃心。我们要告诉他们,这事儿很大,非常大。
陈漫事件发生之后,有的人还洗地,说美的标准都是主观的,不应该千篇一律。没错,美必然是多元的,但美绝非没有底线。美的底线,就是“真”与“善”。作品中加入了中国元素,却与中华文化的精气神背道而驰,虚伪而恶意,这如何算是美?而迪奥利用自己在时尚领域的权力和地位,把带有偏见和歧视的畸形审美,包装成“高级感”,试图用“伪”与“恶”,扭曲世界对一个民族的认知,这种行为,根本就是“文化”。
陈漫说自己“没有底线”,客户让拍什么就拍什么。所以有人就说了,她只是迎合甲方的需求,去定制作品,是个甲方工具人,不该为此负责。然而,乙方从来都不是什么工具人,也得自己的底线,一条是法律,一条是利益,还有最重要的一条,是良心。有些人打着满足甲方需求的旗号,实则是为利益,舍弃了良知。我知道,有些人为了生计所迫,不得不放弃坚持,做些违背良心的事。但以陈漫在商业摄影界的地位,至于“为生计所迫”吗?甲乙双方是合作伙伴关系,是平等关系。陈漫说自己要的不能强加给别人,这是尊重,那么作为平等的双方,她为何不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甲方?真成了跪着要饭的了?所谓的“尊重对方”、“满足对方需求”,不过是她为利益放弃良知,屈从于别人文化霸权的遮羞布。
陈漫并不是个案。我们有真正热爱、尊重自己文化,希望把它传播到全世界的艺术家,但毋庸置疑,许多文化产品的创造者,创作的目的仅仅出于功利。在西方长期的文化霸权之下,他们为了搏名利,不惜迎合别人的口味,任意拼接所谓的中国元素,拼凑出符合西方刻板印象的作品,甚至洗脑民众,用所谓的“高级审美”来颠倒美丑。然而,他们并不明白,你越是迎合,就越是被看不起,越是顺从霸权,霸权就越是强大。自尊者,人方尊之。我们要打破东方主义,瓦解西方的文化霸权,第一步就是要挺直脊梁,认同自己的文化,自信地向世界表达“自我”,让中国市场成为中外艺术家的舞台,孕育出符合中国人口味的文化产品,让那些中华文化真正的载体,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